远昊文化:当虚拟照进现实,我们正在重新定义“在场”
十年前,虚拟与现实各自独立。今天,边界正在消融。在商场为“王者荣耀”写下十年留言,在AI邮局寄出一封未来信——这些瞬间,让虚拟情感落地。远昊文化正参与其中,通过真实场景唤醒集体记忆。我们不再问“在不在”,而是问:“我在哪里在场?”
从“观看”到“进入”:空间成为情感入口
过去,IP落地只是“贴个海报”“摆个立牌”,人们拍照即走。如今,越来越多项目尝试让人“走进去”。
在“王者荣耀十周年”全国快闪活动中,腾讯不再满足于视觉曝光,而是联合专业团队打造沉浸式体验。远昊文化作为策划与承办方,将游戏中的“黑金美学”转化为可进入的空间:玩家穿过象征峡谷之门的装置,用NFC触碰解锁专属福利,集章册上每盖一个印,都像在书写自己的王者记忆。
这不是“看一个游戏”,而是“进入一个世界”。虚拟的规则,在现实中被复现;虚拟的身份,在现实中被确认。
从“数字互动”到“物理记忆”
我们每天产生大量数字痕迹:聊天记录、朋友圈、游戏战绩。但它们轻如数据,容易被覆盖。而真实世界,能赋予情感以重量。
中国邮政的“AI邮局”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用户输入一句话,AI生成一张带角色风格的明信片——可以邮寄,可以收藏。从《樱桃小丸子》到《间谍过家家》,这个项目在多个城市反复出现。有人写:“十年了,我还是喜欢你。”
这些明信片不是周边,而是情感的物理载体。它们让虚拟世界的心意,有了可触摸的形态。
从“个体体验”到“共同在场”
公路商店的“黑市复兴计划”创造了类似的“同在现场”感。球鞋、涂鸦、独立设计不再是社交平台上的图片,而是可以触摸、交流、交易的实物。摊主与顾客聊的不只是商品,更是审美、态度与生活方式。
在这里,虚拟社群的“同好”,变成了真实世界的“同在”。
商业空间,成为虚实融合的“第三场所”
传统商场是“第一空间”(家)与“第二空间”(工作)之外的消费场所。而今天,它正演变为“第三场所”——一个承载情感、兴趣与归属的地方。它们在多个项目中引入文化内容:国风游园、亲子手作、主题快闪。一位家长说:“以前带孩子来吃饭,现在会特意问‘这周有没有活动’。”
这些轻量级但高频的内容,让空间不再是冷冰冰的建筑,而成了城市生活的“情绪节点”。
当玩家在“王者荣耀十周年”快闪活动中写下“十年,我还在”,当年轻人在国漫墙前合影说“这是我们江湖”,商业空间便完成了从“交易场”到“记忆场”的跃迁。
重新定义“在场”:需要多方协力
这场虚实边界的重构,不是某一家公司能完成的。它需要:
IP方(如腾讯)开放世界观与情感内核
策划承办方(如远昊文化)设计可感知的体验路径
空间方(如中海地产)提供可持续的承载场景
公共服务机构(如中国邮政)拓展情感连接的广度
青年文化平台(如公路商店、BCC)激活社群的参与感
远昊文化在其中的角色,是“翻译者”——将虚拟世界的规则与情感,转化为线下可理解、可参与的体验设计。他们不追求炫技,而是确保每一次落地,都能让人感受到:“我,真的在这里。”
结语:当虚拟照进现实,我们才真正“在场”
技术让我们随时在线,但只有当虚拟的情感,在现实中被看见、被触摸、被共同经历,我们才算真正“在场”。
这不是替代,而是融合;不是逃离,而是回归。当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一个角色奔赴一场活动,为一句话写下一张明信片,我们便知道:虚拟与现实的边界,早已被热爱,悄然融化。
推荐阅读:
相关阅读
壳牌汽车环保马拉松35年首次携手人工智能,小冰用AI创造力致敬低碳未来

▪ 35年赛事首次携手人工智能,小冰用AI创造力致敬低碳未来 ▪ 线上决赛拥抱未来科技,以凝聚集体智慧的AI画作激励青年学子持续创新 11月25日,20
传统国画渐成最火谢师礼,贤丰“大桃”承载纯正师生情

最近,画家贤丰有点忙,找他约稿求画的人骤增,大多是冲他《桃李满天下》系列作品来的。2020年教师节到来之际,带一卷画轴拜访恩师,将典雅脱俗、寓意纯正的传统国画当
小丫丫(旭程)教育:第二批免费“培优”生已入学

9月,又是一年开学季,一周之后,小丫丫(旭程)教育官微上公布了南雄市幸福里校区刘智晧等11位同学为机构第二批“培优”学生,将免费享受一年的课程全面提升以及对
中国城市文化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城市文化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城市文化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城市文化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城市文化网的(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