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伟大领袖 传承红色基因
致敬伟大领袖 传承红色基因
江山千古留润泽,缅怀再唱东方红。中秋时节,金菊绽放。2023年9月23-24日,由中国毛泽东手书馆、中国发明协会、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中国毛泽东手书馆举办。
毛主席身边的的警卫员、服务员来了,他们大多已到耄耋之年,蹒跚的步履、沧桑的容颜,丝毫没有改变他们对主席的忠诚与热爱;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首都各界群众代表来了,北京的传统媒体、新媒体的记者来了,面对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他们想从毛主席那里找到钥匙,找到答案,汲取奋进新时代的力量与源泉;几十位小记者、小朋友来了,他们活波可爱、天真烂漫,他们要用手中稚嫩的笔续写这位共和国的缔造者和人民的大救星,虽然都没有见过这位传奇的毛爷爷,但觉得可亲可敬的毛爷爷并没有走远……
与会的100多位代表向毛主席座像三鞠躬,并高声合唱《东方红》。一曲歌罢,不少人的眼睛湿润了,许多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的脸上,更是挂满了晶莹的泪花。
与会嘉宾怀着激动的心情瞻仰参观了陈列着数百幅毛主席书法作品的毛泽东手书馆,张朝亮馆长亲自讲解学习馆内收集珍藏的毛主席诗词、题字、书信的内涵。
毛泽东手书馆首席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赵德润与毛主席的警卫、秘书代表亲切交流。
中国毛泽东手书馆首席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赵德润,中国发明协会党委书记余华荣、毛主席生活管理员吴连登,毛主席警卫分队长刘纪春,毛主席警卫指导员马全发,毛主席专列餐车主任周树花,毛主席警卫区队长尹月林,中央档案馆研究馆员、毛主席文稿和图书管理员周留树,空军某部副军长周继光,全国劳动模范、河北玉田刘现庄书记白利国,上海杜氏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殿涛,河北元氏县毛泽东文化收藏博物馆馆长刘国彦等代表相继在座谈会发言。
中国发明协会党委书记余华荣在发言时表示,毛泽东不仅赢得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爱戴和敬仰,而且赢得了世界上一切向往进步的人们的敬佩。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实践和光辉业绩已经载入中华民族史册。他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风范,将永远鼓舞我们继续前进”。毛泽东手书馆已被有关单位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党建活动教育基地,我们要用好这样的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我们举办这次毛泽东诞辰130周年纪念活动,目的就是缅怀毛主席的革命实践和丰功伟绩,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
毛主席警卫员先后在活动上讲述了在毛主席身边的工作点滴和战友一同保卫毛主席感人故事。毛主席喜欢看书学习,无论去哪里都带着十几箱的书,一生看了十多万本书,其中常看的有三万多本,毛主席这种吞天纳海的学习能力实在罕见,主席常说“书本里有智慧明灯,文字里流淌着千古规律”,做人做事要有智慧,要懂得规律,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毛主席热爱读书,他的学习精神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跟随毛主席去地方调研,主席不管到哪里都先看县志,了解当地人民的急迫问题。跟随主席去各地调研,那时吃住都很困难,常常很狼狈,但主席仍然十分关心大家的身体;长期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老同志也先后发言,从各自不同角度、不同方式深情回忆伟大领袖毛主席。
众所周知,毛主席是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军事家。他的文学水平和文学素养令人赞叹,他在古典诗词,书法,文学理论上都达到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他要求警卫和身边工作人员,好好学习文化知识,认真的学,刻苦的学,只有有文化,才能更好胜任工作,毛主席对有文化,有修养非常重视。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抗战最后胜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大力加强根据地文化建设,以文化发展繁荣促进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建设,也为我们今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成功借鉴和重要指导。
中国发明协会党委副书记、副理事长唐大立,班子成员张德喆、吴英,部门负责人和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代表韩冰、朱汉夫及龚小宁、刘淑芳、杨辰、王清梅、冯海涛、杨静彬、鲁佳意、史春明等同志参加了座谈会活动和主题教育党日活动。(文/图 明朗 王立伟)
推荐阅读:旗龙网
相关阅读
壳牌汽车环保马拉松35年首次携手人工智能,小冰用AI创造力致敬低碳未来

▪ 35年赛事首次携手人工智能,小冰用AI创造力致敬低碳未来 ▪ 线上决赛拥抱未来科技,以凝聚集体智慧的AI画作激励青年学子持续创新 11月25日,20
传统国画渐成最火谢师礼,贤丰“大桃”承载纯正师生情

最近,画家贤丰有点忙,找他约稿求画的人骤增,大多是冲他《桃李满天下》系列作品来的。2020年教师节到来之际,带一卷画轴拜访恩师,将典雅脱俗、寓意纯正的传统国画当
小丫丫(旭程)教育:第二批免费“培优”生已入学

9月,又是一年开学季,一周之后,小丫丫(旭程)教育官微上公布了南雄市幸福里校区刘智晧等11位同学为机构第二批“培优”学生,将免费享受一年的课程全面提升以及对
中国城市文化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城市文化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城市文化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城市文化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城市文化网的(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