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圆梦 非遗传情”冬奥主题非遗展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径
走进延庆区博物馆,由延庆区文化和旅游局、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延庆区博物馆(延庆区文物管理所)、海淀区文化馆承办,汇集了延庆、海淀45个精品非遗项目、三百余件非遗作品的“冬奥圆梦 非遗传情”延庆(海淀)冬奥主题非遗展,正在通过现代技术手段,线上、线下同步展出。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带来沉浸式的文化与运动古今穿越和巧妙融合,中华文化和冰雪元素交相辉映,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贯穿始终,时光定格下东方大国奋进雄姿,更激荡中华文化的自信昂扬。截至目前,已接待线下观展5000余人,线上云展馆观展人数已突破21000人。
挖掘和合理利用非遗资源,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次展览上所展出的大量非遗作品、非遗食品、手工艺品、文创产品,既是涵养文明乡风的文化资源,也是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更是进一步激活资源存量,为非遗的传承保护带来更大机遇的时代浪潮。
融合了延庆旱船、竹马、花会行头、京剧盔头等非遗项目的数字化体验,为传统体育、传统舞蹈与科技创新的融合提供了全新场景;场景复现的老北京茶馆,八达岭传说、评书、京东大鼓、歌谣笙管、皮影、古琴、西路评剧、京西吹打乐等非遗项目演绎和现场表演,以丰富多彩的生动表现形式,唱响了浓浓“京味儿”。生动呈现了北京这座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全球首座“双奥”之城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人文情怀;非遗市集走廊上的毛线编织、黄芩茶、妫川酒、皮雕、植物画、普洱茶膏等一批非遗食品、作品,更是倾情向世界展示着这片既厚重又年轻的土地上,所孕育出的“人间烟火气”;穿越时光的“冰嬉图”,回荡千年的悠悠古琴,一件件精美展品、技艺,共同谱写着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铸就起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为应对百年变局、扬帆冲破风雨,凝聚起了团结一心,共同奋进的磅礴合力,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文化产业升级,带来了更多思考和发展机遇。
迢迢冬奥路,万里尚为邻,一簇微火,烛照天地,冰面如镜,映照大千。冰雪之约,向世界展开了全新的画卷,也发出了“一起向未来”时代之音。颖拓篆刻的北京冬奥会24个体育图标,京绣制作技艺绣出的冬奥会、冬残奥会火炬,钩织制作技艺演绎的历届冬奥会吉祥物,毛猴表现的冬奥会运动场景,石画技艺表现的运动健儿在冬奥会的高光时刻,皮雕长城摆盘,以及根据“绿色冬奥”的办展理念而创作的葫芦烙画、剪纸、丝绫堆绣、山核桃拼接、毛猴、剪纸、蛋雕、面塑、榫卯结构、葫芦雕刻等非遗作品和非遗技艺展示,既是充分挖掘利用冬奥文化资源,讲好中国故事的良好载体,也是充分用好物质、文化和人才遗产,实现冬奥遗产利用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更是带动更多市民群众参与冰雪运动、发展冰雪产业、促进文化旅游事业的“新引擎”。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可平山海跌宕。无论是传承千年的非遗技艺,还是在冬奥赛场上挥洒拼搏的奥运健儿,无论攻坚克难的大国气魄,还是打破隔阂的温暖叙事,一切源自于热爱的奋斗、传承、牺牲、付出、坚守所构成的瞬间,一个个凝聚了传承人心血的非遗作品,最终将汇成时光,谱成诗篇,成为历史。乘着民族精神,文明力量,科技创新的东风,为世界呈现了一个真实、具体、生动、自信、开放、前进的北京。
本次展览,既是基于统筹规划、挖掘延庆、海淀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资源和内涵,推进文化和旅游业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并通过非遗特色载体发出中国声音、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一次生动尝试,也将是思考如何通过紧密结合重大活动,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传播和发展规律,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对外合作和市场推广全新路径的积极探索。
推荐阅读:旗龙
相关阅读
壳牌汽车环保马拉松35年首次携手人工智能,小冰用AI创造力致敬低碳未来

▪ 35年赛事首次携手人工智能,小冰用AI创造力致敬低碳未来 ▪ 线上决赛拥抱未来科技,以凝聚集体智慧的AI画作激励青年学子持续创新 11月25日,20
传统国画渐成最火谢师礼,贤丰“大桃”承载纯正师生情

最近,画家贤丰有点忙,找他约稿求画的人骤增,大多是冲他《桃李满天下》系列作品来的。2020年教师节到来之际,带一卷画轴拜访恩师,将典雅脱俗、寓意纯正的传统国画当
小丫丫(旭程)教育:第二批免费“培优”生已入学

9月,又是一年开学季,一周之后,小丫丫(旭程)教育官微上公布了南雄市幸福里校区刘智晧等11位同学为机构第二批“培优”学生,将免费享受一年的课程全面提升以及对
中国城市文化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城市文化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城市文化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城市文化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城市文化网的(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