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文化网

中国城市文化网 > 资讯

疫情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考

2020-06-15 15:16:05 来源: 阅读:-

2020年6月,东南大学首席教授、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方李莉来到擘雅讲谈,以“疫情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考”为主题,分享自己对以下问题的理解与思考——疫情跟人类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在历史上我们遇到过这些问题吗,是如何解决的?当下我们又应该如何思考疫情后人类命运的走向?

一、历史上,疫情跟人类的关系
从有人类社会开始以来,病毒就没离开过人类社会。
14世纪欧洲鼠疫,疫情持续时间两三百年,欧洲人口死亡1/4。
疫情能够真正蔓延到全球应该说是20世纪以后,1918年,正好遇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为军队的移动和扩张,疫情蔓延到了世界各个地方。
20世纪的第二次疫情是在1957年,被称为亚洲流感。最早是在中国的云贵开始,之后蔓延到亚洲的各个国家,然后再蔓延到全球。
接下来是1968年,被称之为香港疫情。
离我们较近的一次是2003年SARS。


二、从共生到共识,从共存走向共荣
到了20世纪,工业革命以后,开始出现汽车、火车还有飞机,人的流动性加强。与此同时,疫情播撒的空间就越大,传播的速度也越快。到了21世纪以后,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密集,正如本次疫情一样,全球蔓延。
在工业革命时期,人们获取信息,主要是靠报纸、广播电台,因此信息的传播速度较为慢。而本次疫情,信息传播显现的最大特点为互联网的传播。它让百姓足不出户可以完成网课学习,在线办公,知天下事等。这让我们与社会保持同步。
在互联网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同时,互联网的劣势也在疫情期间显现出来。信息碎片化,网络欺骗性,报道真实性等。
疫情让我们切身领会到习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意义。只有命运是共同的,利益才会变得相同。

三、费孝通先生金句良言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各美其美”——他认为每一个国家的人都有自己的历史初始条件,即文化发展的初始条件,和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种初始条件和历史进程当中,形成自己的文化的特点。每个人都热爱本国的文化,艺术。
“美人之美”——我们能否互相欣赏?
n“美美与共”——只有互相欣赏的情况下,我们才能互相理解,只有互相理解,我们才能美美与共”
n“天下大同”——只有美美与共”,我们才能天下大同”。它是中国古人的一个理想社会和大同社会。

四、逆全球化的潮流
此次疫情改变了人与人,国与国,文明与文明之间的交往方式。人类能否团结起来相互理解?
全球化带来了强大,也带来了问题的更大化,人类需要团结。
疫情之后很多生活方式会改变,社会将进入大力环保阶段,从物质丰裕社会转向生态丰裕社会。

人比山高,脚比路长。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这是“危”“机”并存的阶段,历史上,疫情可能会破坏某一个文明,但是,又可能会给文明带来新的机遇!

《擘雅讲谈》是擘雅研究院联合央广新媒体云听推出的公益课堂,旨在为民众与学者搭建交流平台,共“患时代之所需,虑时代之所急”。

5月20日开始,持续更新,请大家下载云听,观看学术巨擘带来的时代思考的深度分享。该公益课由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特别支持,课程视频也会在央视频APP、央广网等媒体平台特别呈现。


推荐阅读:oppo 和vivo什么关系


推荐阅读:手机cpu排行

相关阅读

中国城市文化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城市文化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城市文化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城市文化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城市文化网的(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