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文化网

中国城市文化网 > 资讯

处理好抑制疫情带来的社会疏离问题

2020-06-12 12:09:05 来源: 阅读:-

2020年6月,丁元竹(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做客《擘雅讲谈》,讲述了疫情期间的社会疏离措施对于人们的工作、消费、生活产生的巨大改变,就如何处理好疫情带来的社会疏离问题进行了重点分享。

此次新冠疫情的特点是传播快、易感染、全球化以及不确定性。疫情发生后,国内首先进行了武汉封城,后是全国民众采取居家隔离措施。国际社会上,各国采取不同形式社会疏离措施,社会疏离成为生活常态。

一、疫情既是公共卫生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社会疏离是阻断传染病的基本方法。从公共卫生理论看,对流行病,在没有制造出疫苗之前,最有效和最可靠的保护措施是社会疏离,即通过对个体、群体进行物理空间上的彼此疏远,断开病毒潜在的各种传播链,减缓病毒传播速度,窒息其传播,实现对传染病防控目标。从我国的实践看,社会疏离确实是行之有效阻断病毒传播的方式。

但人类社会是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互动来开展社会生活和实现生活目标,社会疏离扩大了人们之间的社会距离,打破了正常社会联系,造成社会关系疏离。短期的社会疏离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不会太大,但若长期持续,必将改变人们的工作、消费、生活,乃至社会组织建构,带来一系列社会心理的变化。

二、解决好社会疏离问题是疫中疫后的重要议题

在抑制疫情的过程中,人们之间的情感距离、规范距离和互动距离增加,这些社会疏离带来的心理问题、社会问题也显现出来,需要正确认识并密切关注。

解决社会疏离问题首先要发挥专业社会工作和志愿者的积极作用。面对由于社会疏离造成的情感、规范和互动等领域的问题,要更加积极动员专业社会工作者,组织广大志愿者参与解决和预防疫中疫后中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调适家庭、邻里、群体等各种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功能向常态化恢复。其次,要通过数字技术开发创新缩短社会疏离的方式方法。探索网络环境下解决社会规范距离、情感距离和社会互动的新形式、新方法,把通过技术创新解决社会疏离问题纳入社会服务创新议程。

总之,社会疏离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消费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社会组织建构。“抗击疫情”中的一些改变是临时性和应急性的,有一些可能会成为社会常态。面对不确定的病毒,人类可能要在习惯于社会流动和适应社会疏离带来的不便之间做出选择。

《擘雅讲谈》是擘雅研究院联合央广新媒体云听推出的公益课堂,旨在为民众与学者搭建交流平台,共“患时代之所需,虑时代之所急”。

5月20日开始,持续更新,请大家下载云听,观看学术巨擘带来的时代思考的深度分享。该公益课由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特别支持,课程视频也会在央视频APP、央广网等媒体平台特别呈现。


推荐阅读:移动硬盘有什么用

相关阅读

中国城市文化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城市文化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城市文化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城市文化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城市文化网的(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