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文化网

中国城市文化网 > 资讯

云畅科技助力软件人才培养,万应低码实训营(湘潭大学专场)圆满结营!

2022-01-07 08:55:25 来源: 阅读:-

      2022年1月5日,由云畅科技联合腾讯云启创新中心(湘潭)、湘潭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组织的腾讯万应低码实训营(湘潭大学专场)顺利开展内部作品评比并举行结业典礼及颁奖仪式,由实训营学员耗时1天完成搭建、上线的“线上社团生活”获得全场最高分,至此,本期实训营圆满结营。


      湘潭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副院长刘红良、数学与应用数学系主任张娟、统计系主任韩国胜,腾讯云启创新中心(湘潭)总经理蔡智源,湖南云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交付中心副总监胡杰出席活动现场。


校企合作再深化,产教融合绘新篇

      自2021年1月4日,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腾讯云计算(长沙)有限责任公司与云畅科技共同合作共建腾讯云启创新中心(湘潭)项目以来,云畅科技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及运营经验,基于「万应工场」深入开展校企合作、逐步推进产教融合,积极赋能地方数字经济发展、软件人才培养及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此前,由云畅科技联合腾讯云启创新中心(湘潭)、湘潭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共同举办的“探索低代码开发新时代”主题讲座活动,聚焦数字时代与低代码的发展,结合万应工场低代码平台的运用实践和案例分享,校企专家、师生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用低代码创新技术落地应用、推动本地产教融合和产学研合作,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增进了大家对数字时代、低代码以及万应工场能力的认识和了解,激发了大家对于涌入数字经济热潮以及运用低代码平台进行应用开发的热情。本期实训营于2021年12月29日正式开营,是继三方成功召开“探索低代码开发新时代”主题讲座后实践产教融合、推进协同育人的进一步深化和探索。


拒绝“纸上谈兵”,探索未来学习新模式

      聚焦项目化学习,培养案例实战搭建能力是万应实训营的一大特色。本期实训营活动一经推出,即收到了大量同学的报名信息,最终,来自湘潭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应用数学、统计学、大数据、数学类韶峰班专业的73名同学成为本期实训营学员,在讲师们的指导下,实操并掌握了用万应工场进行软件交付。

      在课程设置上,本期实训营课程兼顾理论及实践,设置了包含“万应低码平台功能讲解”、“企业级案例分析与搭建”、“指定课题搭建”、“实训营毕业讲演”等丰富课程,让同学们在实践之余,对低代码的产品价值能有更真切的实际感知,同时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助力培养、提升学员的产品思维和用万应工场进行产品开发搭建的交付能力。


敏捷实现软件交付,学员作品大放异彩

      课上,同学们参与了多个真实的企业级软件交付案例实践和数字化场景解决方案构建,1月5日,本期实训营正式展开内部作品评比。

      在经历仅1天的紧张搭建与上线工作后,实训营学员在会上按项目小组顺序依次对交付成果进行演示及功能解说,涌现出了如“二手拍卖平台”、“帮帮忙”、“多样兼职”、“线上社团生活”、“课堂小助手”等优秀创意作品。

图为学员搭建的小程序界面

      通过一番紧张角逐和评委现场评分、商讨,最终,“线上社团生活”项目小组获全场最高分,获评“腾讯万应低码最佳搭建小组”。

      会后,腾讯云启创新中心(湘潭)总经理蔡智源、湖南云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交付中心副总监胡杰在结业典礼暨颁奖仪式上,为优秀小组及优秀个人颁发了证书及奖品。


学员受益良多,课程获赞无数

      经过5天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实训营共70名同学顺利通过结业测试并获得相关证书。来自湘潭大学2018级数学与应用数学2班的伍珏同学在体验用万应工场进行软件交付后,感触良多:“在体验了用万应工场进行软件开发和交付后,我深刻感受到了低代码工具提速增效的产品价值,它的确能帮助我们节约很多时间。很开心能有机会参与这次实训营,让我体验了产品经理的完整工作流程、了解了产品搭建的整套工序,我学到了很多。”。

      本次实训营活动得到了湘潭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并获得了充分认可,“万应低码实训的课程模式十分创新、独特,它运用低代码技术,聚焦于复合型的软件人才培养,不仅着眼于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需要,还立足于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对学生在未来学业、就业等方面的能力培养、竞争力提升都有明显帮助。”。

      腾讯云启创新中心(湘潭)始终高度重视地方软件人才培养,未来,腾讯云启创新中心(湘潭)将与更多高校合作,推动软件人才培养与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相适应,完善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万应低代码培养体系,使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共生。云畅科技也将以校企合作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校企共建、共育、共享等人才培养模式,为最终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的互利共赢而不懈努力。

推荐阅读:叶紫网

相关阅读

中国城市文化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城市文化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城市文化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城市文化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城市文化网的(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