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文化网

中国城市文化网 > 资讯

中普国学丨传统文化汉字的发展和统一

2021-11-22 18:53:06 来源: 阅读:-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核心,一个国家的历史资源、文化遗产滋养着这个国家的发展壮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传统的文化无时无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模式和社会行动,同时也是当下的人们获得民族认同感,增强国家向心力、团结力的思想源泉。这种来自于历史深处的文化自信,经过漫长的时间的洗礼和岁月的磨砺,奠定了中国人的精神思维结构,塑造了中国人的整体价值取向,凝结了中国人的道德情感追求,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的普遍主义精神!

中国汉字产生很早,对中国早期历史和文化记忆产生了深远影响。汉字在使用和传播上的特点,导致了历史、文化记录的向心性,这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汉字的表意特性: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即俗称的象形文字,注重使用象形符号系统记录语言。表意文字越发展,语音因素的加入就越多。例如,汉字中有相当一部分形音字,既包含形又包含音,所以也有学者把表意文字称为意音文字。

在造字方法上,汉字所针对的对象是外部世界。先是对外部世界进行细致观察,归纳出各种事物的典型特征,然后摹画,形成最基本文字,如(人)、(日)、(月)、(雨)、(山)、(水)、(木)等。然后以这些基本文字作为造字的基本要素,即偏旁和部首,通过偏旁和部首的组合再配以发音形成文字。例如“女”字,其基本含义为“妇人也”,即女性,以此为基础加其他偏旁构成好、奶、妈、妹、妻、妇、姑、姆、妃、妾等诸多与女性相关的字。《说文·叙》说:“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早期文字记录的特征:

由于汉字的推广成本高,很难在短时间内被大范围内的人群所接受和掌握,所以,在很长的时间内汉字只在小范围内使用。也就是说,汉字长期为王朝的上层知识团体所垄断,用其记录的内容也主要是王朝关注的事务,这就使得中国早期文字记录呈现出以下特征。

记录内容以王朝贵族的主流观念为主。这些观念通过文字记录下来,并得以流传和不断加强,逐渐形成官方观念为主的学说体系。这一特征在中国古代传世文献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对政治事件和说教的记录占有主体地位。如,六经与政治生活密切相关。《尚书》是政治人物、事件与文诰的集合,其中典、谟、训、诰、命、誓等文体都是政治内容;《诗经》由反映民情的风、贵族生活的雅和宗教性的颂构成;《礼》《乐》主要是政治生活中遵守的规则和仪节;《易》是高层的占卜书籍;《春秋》则是各国政治生活的记录。

历史文化的向心性:

文字长期为中央王朝独自掌握的资源,而对早期历史和文化的记录主要由中央王朝完成,这就导致了历史、文化记录的向心性。也就是说,王朝周边地区各部族,因为在历史早期的长时段内没有能力用文字记录自身历史与文化,其历史和文化只在中央王朝的文字记录得以保存。这使得各地、各族的史事,不可避免地带上中央王朝的印记,甚至可能被整合纳入同一体系当中。

河南中普国学文化教育学院以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通过国学文化和职业技能教育,引导学生德艺双修,自觉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梦想、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牢固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升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有理想、讲信念,有道德、讲诚信,有文化、讲文明,有纪律、讲规矩,有责任,讲担当”的中国人。


推荐阅读:仵玟

相关阅读

中国城市文化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城市文化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城市文化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城市文化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城市文化网的(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